当银幕上第20任罗宾汉即将登场时,影迷本应对这个经典IP产生审美疲劳——过去十五年里两部大制作接连折戟,2010版亏损超1亿美元,2018版直接让投资方血本无归。但休·杰克曼领衔的《罗宾汉之死》,却用前所未有的叙事视角重新点燃了观众期待。
这个劫富济贫的绿林传奇,自1912年首次搬上银幕以来,已历经70余次改编却难出佳作
从迪士尼1973年让狐狸当主角的动画版,到1991年凯文·科斯特纳版《侠盗王子罗宾汉》,这个IP仿佛被下了票房魔咒。即便是雷德利·斯科特与罗素·克劳这对黄金搭档,在2010年也栽了跟头——2亿美元投资仅换回3.21亿票房,更被影评人痛批「阴郁得像件发霉的锁子甲」。
两代改编者的前车之鉴
细数失败案例会发现惊人规律:2010版过分追求史诗感,把侠盗故事拍成中世纪版《角斗士》;2018版塔伦·埃哲顿主演的版本则彻底迷失方向,1亿美元投资仅收回8600万,被观众调侃为「穿着皮裤的弓箭手版速度与激情」。
「罗宾汉的核心魅力在于反抗强权的浪漫主义,而非苦大仇深的现实主义」——知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曾如此点评
有意思的是,正是这些失败案例为《罗宾汉之死》扫清了创作障碍。当制片方宣布由《救猪行动》导演迈克尔·萨诺斯基掌舵时,熟悉这位新锐导演的影迷都嗅到了变革气息——毕竟这位导演最擅长的,就是把类型片拍出哲学意味。
反套路的创作方程式
从目前曝光的剧情梗概来看,这次改编堪称「反向操作」的典范:
1. 直接以英雄暮年作为叙事起点
2. 邀请《小丑回魂》主演比尔·斯卡斯加德加盟
3. 融合《金刚狼3》的悲情叙事与《救猪行动》的反类型策略
萨诺斯基在采访中透露:「我们要展现的不是劫富济贫的快意恩仇,而是英雄迟暮时对毕生信念的拷问。」这种创作思路,恰似把西部片拍成《老无所依》,或将超级英雄故事解构成《小丑》。
「当你知道主角注定死亡,每个闪回镜头都成了命运的注脚」——The Wrap影评人如此分析
突破性改编的三大底气
虽然风险巨大,但该片的创作基因确实令人眼前一亮:
• 休·杰克曼告别金刚狼后的转型之作
• 乔迪·科默(《杀死伊芙》)饰演的玛丽安将突破花瓶定位
• 编剧团队引入《寂静之地》系列的悬疑叙事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罗宾汉题材在流媒体时代迎来新机遇——根据尼尔森数据,2023年古典英雄题材点播量同比上涨37%。当观众厌倦了漫威式特效轰炸,这种充满人性挣扎的史诗改编反而可能成为清流。
正如1938年埃罗尔·弗林版定义潇洒侠盗,1973年动画版赋予童真想象,2026年上映的《罗宾汉之死》或许将开创「暮年英雄」的新叙事范式。毕竟在超级英雄泛滥的当下,观众太需要看到一个会流血、会迷茫、会质疑自己毕生信念的真实英雄。
「这不是你父亲那代的罗宾汉,但可能是最能引发当代共鸣的版本」——《好莱坞报道者》最终如此断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漫威电影 » 休·杰克曼版《罗宾汉之死》:十五年两度翻车后,为何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