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这一概念最早源自香港电影市场,后经由成龙、周星驰等影人的作品引入内地,逐渐发展成为两地电影市场的重头戏。今年的春节档更是因为《哪吒2》的惊人票房表现而被载入史册,其票房直逼160亿大关,占到了2024年内地总票房的三分之一还多,甚至在全球票房排行榜上也名列前茅。
然而,在这股热潮中,香港春节档的表现却显得格外冷清。
徐克的新作《射雕英雄传》未能在香港市场上重现辉煌,王晶的作品则继续遭受批评。
由于两地市场的差异性,今年只有《射雕英雄传》、《封神第二部》以及古天乐主演的《临时决斗》等五部影片同时登陆了内地和香港的大银幕。
尽管如此,这些影片在香港的票房成绩并不理想,没有一部能够突破千万港币。
特别是《射雕英雄传》,即便有肖战的加盟,其票房依旧低迷,与《封神第二部》710万港币的成绩相比差距明显。
此外,《麻雀女王追男仔》和《祥赌比赢》这类试图复制经典无厘头喜剧风格的作品,也因缺乏足够的号召力而未获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王晶近年来的创作似乎陷入了重复自我和过度依赖明星效应的怪圈,导致观众对其新作兴趣寥寥。
面对这样的困境,古天乐的《临时决斗》成为了香港春节档中的一线希望。
然而,即使《临时决斗》集结了《九龙城寨之围城》的原班人马,并且有古天乐与梁咏琪十年后的再度合作作为卖点,该片的最终票房也仅仅达到了1200万港币左右,其中还包括了东南亚市场的贡献。
这部电影从拍摄到上映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速度之快让人质疑其质量。
古天乐或许期望通过情怀吸引观众,但事实证明,单靠情怀已不足以支撑票房。
回顾过去,港片曾是内地春节档的绝对主角,如王晶的《澳门风云》、周星驰的《美人鱼》等都是春节期间的票房保证。
然而,随着观众对品质要求的提升,单纯依靠情怀或重复旧有的成功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以古天乐为例,虽然他在内地拥有极高的人气,但近年来参与的一些作品口碑不佳,导致其票房号召力逐渐下降。
从《明日战记》开始,古天乐尝试利用情感营销来维持自己的市场地位,但这种策略并未能长久有效。
在《九龙城寨之围城》取得一定成功后,他迅速推出了续作《临时决斗》,意图再次借助之前的影响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可以说,无论是对于古天乐还是整个香港电影业来说,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进行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漫威电影 » 古天乐啊,别再执着了,票房从8.4亿跌到1200万,观众不买情怀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