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演员王俊凯出席了电影《蛟龙行动》在北京举行的映后见面会。在这部影片中,他饰演了一名潜艇声呐兵曹弘浪,其冷静果断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见面会上,王俊凯分享了许多关于角色塑造背后的故事,从对声呐兵工作的深入研究到如何在银幕上精准地展现这一角色的状态,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到兴趣盎然。
从“海边少年”到“潜艇之耳”,王俊凯通过微妙的表情传达无声的紧张感
《蛟龙行动》这部电影聚焦于中国海军潜艇部队,而王俊凯饰演的角色曹弘浪则是潜艇中的关键人物——声呐兵,他的职责是通过声呐信号判断敌情。为了更好地贴合这个角色,王俊凯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提到,曹弘浪是一位成长于海边的少年,自幼便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一个渔夫的儿子,从小听着渔船和货轮的声音长大,对海洋的声音异常敏感,并且他在听觉方面有着特殊的天赋。”这样的背景设定不仅让角色更加真实可信,也为后续角色成长为一名专业的声呐兵埋下了伏笔。
在军事顾问的专业指导下,王俊凯全面学习了声呐兵的操作流程,包括数据分析、设备操作等各个方面,力求做到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精确无误。此外,他还观看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潜艇题材的影视作品及纪录片,仔细研究潜艇兵在狭小空间内的日常生活情况。“他们可能会在狭窄的舱室里弹吉他或者从事其他爱好活动,这些细节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角色内心的孤独与坚韧。”因此,在电影中,曹弘浪也有着一个弹电吉他的爱好。“长期处于封闭环境中需要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音乐成为了他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王俊凯解释道,“这种设计将曹弘浪对声音的天赋与其作为军人的责任联系起来,使得最后的关键决策更具说服力。”
谈及扮演声呐兵的经历,王俊凯表示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用面部表情表现出“听声辨位”的紧张氛围。他幽默地说,特别感谢特写镜头和光影效果的帮助,这些元素能够放大角色的专注程度和心理压力。“例如额头出汗、手指微微颤抖等细节都是经过反复调整才达到的效果。”
王俊凯坦言,通过这次拍摄,他对军人有了更深的认识:军人不仅仅是手持冲锋枪冲锋陷阵的人,更多的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精神象征。“尽管曹弘浪没有直接与敌人搏斗,但他在潜艇中担任着潜艇的眼睛和耳朵的角色,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他必须时刻保持冷静,准确分析形势,并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我认为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学习的。”
王俊凯回应“别催”梗:极端情况下的本能反应;观众意犹未尽:多刷解锁更多细节
在电影中,“曹弘浪打哪个”和“别催”这两句台词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此,王俊凯在现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发生在极端情况下的一种本能反应,曹弘浪背负着全艇人员的安全,必须保持冷静并迅速做出最正确的判断,任何干扰因素都会被他第一时间制止,‘别催'这句话就是在这种情境下不由自主说出来的。”
影片中曹弘浪与艇长之间的互动成为一大亮点,王俊凯回忆起第一次见到饰演艇长的张涵予时的情景,笑着说道两人握手时,张涵予的手劲非常大,差点把自己推倒。“电影里的艇长就像一位可靠的兄长,同时也是团队的粘合剂。而在现实生活中,张涵予老师同样是一位硬汉形象,既沉稳又老练,而且非常关心晚辈。”
虽然此次未能有机会参与动作戏的拍摄,令王俊凯略感遗憾,但他也强调,作为一名声呐兵的“静默战斗”同样充满力量。“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仍然希望能够尝试一下动作戏,不过声呐兵的那种战斗方式也同样精彩。”他指出,《蛟龙行动》不仅仅展示了潜艇战的刺激场面,更重要的是描绘了军人群体之间那种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正是这种拧成一股绳的精神,构成了这部电影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活动现场,许多观众已经是第二次甚至第五次观看这部电影。有观众表示:“每次看都能发现新的细节。”王俊凯鼓励尚未观影的朋友走进电影院支持这部电影:“这不仅仅是一部令人兴奋的电影,更是向海军战士们致敬的作品。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作为中国首部以核潜艇为主题的电影,只有在电影院才能体验到最佳的观影感受,真的不要错过这样一个在大屏幕上观赏核潜艇的机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漫威电影 » 曹弘浪来了!王俊凯在《蛟龙行动》见面会上重现别催经典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