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精心打造的十集纪录片《大东北》正式与观众见面。此纪录片以宽广的视角和详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托,生动展现了东北地区悠久的历史积淀和它在新时代下的蓬勃发展景象。首次播出即吸引了超过1亿电视观众的目光,而通过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的全球媒体联盟"一键触发"系统发布的特稿——《这部刷爆中国东北人朋友圈的纪录片开播!》,则以五种语言面向世界发布,并获得了包括美国NBC、FOX、CBS等在内的逾千家国际媒体的转载,触及全球超过15亿受众。
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加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个盟市,构成了这片面积达140万平方公里、人口过亿的重要区域。作为国家的关键工业与农业基地,东北在中国的国防安全、粮食供应、生态保护、能源稳定以及产业安全保障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该纪录片从追溯红山文化的起源开始,逐步铺陈出东北地区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回顾了“闯关东”的开拓史、抗日战争期间的重大牺牲,也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作为“共和国长子”所创造的一系列工业奇迹,以及经济转型时期的挑战与成就。创作者们特别注重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提炼出反映当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现代化建设对东北振兴意义深远的主题。
《大东北》紧扣国家战略方向,着重描绘了新能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科技助力、制造业升级及口岸效率提升等方面,解析了东北地区在新时期内取得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例如,在第五集中,《大国粮仓》一集探讨了自然条件优越性、农业机械化水平、耕地资源保护以及种子安全等四个维度,彰显东北如何肩负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而在第九集《向新而行》中,则聚焦于新兴生产力的应用实例,如深空探测、深海研究、深层地质探索等未来产业布局,以及信息科技、生物技术和新材料领域内的创新技术与革命性突破。纪录片还邀请了地方领导和专家就发展策略进行深入剖析,增强了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效果。
《大东北》的成功离不开其丰富的人物故事和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这些元素赋予了影片深刻的艺术感染力。这里孕育了诸如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雷锋精神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文化现象,它们反映了东北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纪录片中人物的故事,如敖木希勒夫妇利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牧业,张晓文等人重新收购并发展东北钢琴厂的事迹,都传递出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通过对近200位人物的深度访谈和拍摄,纪录片挖掘了许多未被公众熟知的故事,展示了普通人为了美好生活和个人梦想不懈奋斗的过程,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大东北》不仅是一次对东北历史文化的深情回望,也是对当下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真实记录。它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观众呈现了一幅关于东北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全景图,成为展现中国高质量发展新风貌的重要窗口,也为同类型题材的作品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漫威电影 » 《大东北》:看东北的火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