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编导,知名青年演员张艺兴担纲主演的音乐话剧《召唤·敦煌》即将于12月7日至9日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上演。近期,张艺兴接受了北京青年报的专访,分享了他对该剧的理解和个人准备情况。
在《召唤·敦煌》中,张艺兴饰演的角色跨越时空,既扮演了20世纪30年代从法国归来的敦煌学者常书鸿,又扮演了未来2035年的敦煌数字研究中心实习生张然。这一设定不仅考验着演员的演技转换能力,也展现了敦煌文化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
该剧旨在通过融合话剧、音乐、舞蹈等多种表现手法,讲述两代敦煌青年的故事,以及他们之间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导演田沁鑫介绍,故事灵感来源于常书鸿先生的真实经历——他在法国留学期间偶然发现了敦煌壁画的图片集,深感震撼并决定回国投身敦煌文物保护工作。田沁鑫希望通过这部剧,展现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一代又一代守护者的精神风貌。
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张艺兴深入研究了常书鸿先生的事迹,并阅读了他的著作《愿为敦煌燃此生》。他表示:“这本书不仅是了解常先生的重要途径,也是我进入角色的关键。”面对挑战,张艺兴表现出极高的专业态度,他不仅积极练习台词和歌唱技巧,还不断向导演及声乐、台词指导老师求教。
导演田沁鑫对张艺兴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非常刻苦”。张艺兴自己也坦言,尽管面临多重任务的压力,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每个环节都不能松懈,只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负众望。”
在谈及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关系时,张艺兴认为,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创作的核心,而现代艺术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勇敢地探索和表达,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走进大众的生活。”
张艺兴对田沁鑫以往的作品如《青蛇》和《北京法源寺》表达了喜爱之情,并表达了对未来可能参与更多传统艺术项目演出的兴趣。对于即将到来的首演,他表示既有期待也有紧张,“舞台表演不同于影视作品,一旦上台就没有重来的机会,这对演员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召唤·敦煌》不仅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对敦煌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致敬。张艺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到这份来自古老文明的魅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漫威电影 » 因为敦煌,这本书燃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