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莱坞报到者》的一篇深度访谈中,导演陈可辛分享了他对于即将在戛纳电影节上展映的新片《酱园弄》的独到见解。这次采访发生在陈可辛位于香港的工作室,他透露了这部影片的创作背景和艺术追求,展现了他对“黑色电影”这一类型的独特尝试。
《酱园弄》的故事跨越了漫长的时间线,通过女主角詹周氏的视角,揭示了社会变迁对个人命运的深远影响。影片的灵感来源于2016年电影局网站上的一则公示,讲述了上海新昌路酱园弄内一起震惊社会的杀人分尸案。詹周氏,一个长期遭受丈夫虐待的妻子,在一次深夜的爆发中结束了丈夫的生命,并将其尸体分割成十六块。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詹周氏苦难的过去逐渐浮出水面,而真相却愈发扑朔迷离。
为了营造一种黑色电影特有的氛围,陈可辛和团队最初考虑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城市天津拍摄,因为那里保留着与1940年代上海相似的古城风貌。他们甚至考虑过远赴伦敦取景,但最终决定在上海虹口区进行拍摄。虹口区在二战期间被称为“小东京”,曾是日租界区域,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也是1987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二战题材电影《太阳帝国》的取景地。
在这部影片中,陈可辛深入探讨了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詹周氏,以及她在1940年代上海的所作所为。他解释说,詹周氏的案件是当时对家庭暴力表达不满的著名案例之一。在封建信仰中,如果一个人在生前被杀害并肢解,那么他就无法在来世中重生。这种极端的行为背后,隐藏着詹周氏想要彻底摆脱丈夫的决心,即使这意味着她可能面临监禁或死刑。
陈可辛进一步阐述了他希望通过《酱园弄》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故事,而是将个人命运与中国社会自1940年代以来的动荡变化相联系。从抗日战争的爆发,到国民党的统治,再到内战的激烈以及新中国的成立,这些历史事件都对詹周氏的生活产生了影响。陈可辛表示,他偏爱拍摄时间跨度大的电影,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回顾和审视社会变化对个人的影响。
詹周氏的故事并没有随着她的释放而结束,她在1960年出狱后一直活到了2006年,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陈可辛通过《酱园弄》这部影片,不仅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决心和个人抗争的故事,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迁。
尽管《酱园弄》尚未公布在中国内地的上映日期,但这部影片无疑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期待。陈可辛的这部新作,无疑将为观众带来一次深刻的思考和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