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华)3月21日至23日,著名艺术家阿朵的首部非遗创新舞台剧《天生傲骨》在北京保利剧院盛大上演。这部历时8年精心打磨的作品,不仅标志着阿朵艺术生涯的一次飞跃,更是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使命的深刻体现。
《天生傲骨》以一个名叫叶子的大山女孩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她在都市生活的重重压力和外婆病危的双重打击下,决定返回故乡,并通过经历24道试炼来寻找自我与文化根源的奇幻旅程。这些试炼不仅是苗族古老传说中的生死考验,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个人身份认同危机及文化根源的断裂问题。每一道关卡都象征着女性在追求自我认同的过程中,如何突破传统束缚,实现心灵上的解放。
阿朵自身的经历与剧中“叶子”的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2012年,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导致身心疲惫不堪的她,选择暂时退出娱乐圈,回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深山里休养。在那里,她跟随一位80多岁的苗族鼓舞大师学习鼓舞技艺,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双手布满茧子,身上也时常青紫,但她从中领悟到了“传承”二字背后沉甸甸的意义。
这段经历成为了阿朵职业生涯转型的重要转折点,从一名活跃于乐坛的唱跳歌手逐渐转变为致力于保护和推广苗族鼓舞文化的非遗传承人,再到跨界艺术家。她组建了“苗鼓十三姨”团队,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女性加入,旨在突破传统鼓舞表演的局限性,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新型剧场艺术。2017年,阿朵发起了“新·民族音乐浪潮·传承人复兴计划”,帮助包括苗族芦笙、水腔在内的多种非遗项目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所有这些努力最终汇聚成了这部融合了超过20种非遗元素并蕴含了阿朵个人感悟的舞台剧《天生傲骨》。
在这部作品中,几乎所有的歌曲都是由阿朵亲自创作完成的。她巧妙地将土家族打溜子、苗族芦笙调以及哭嫁歌等传统音乐元素融入现代电子编曲之中;还将诸如打糍粑、弹棉花、织布等日常劳作场景转化为富有节奏感的舞台表现形式;并且邀请非遗传承人在舞台上直接演奏如苗鼓、箫等传统乐器,与专业演员们共同呈现一场生动的文化传承之旅。阿朵提出了“未来民族美学”的理念,借鉴苗族银饰的设计灵感,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实现了现实与幻想之间的无缝切换;同时,在保留传统服饰刺绣和织锦工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裁剪手法赋予其新的时尚气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天生傲骨》中,阿朵并未扮演年轻的主角叶子,而是选择了出演一位85岁高龄但依然保持坚强意志的苗族智者——阿婆。这个角色寓意深远:阿婆既是叶子的精神导师,也是民族文化智慧的化身。阿朵以这种历经岁月洗礼的形象出现,象征着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代际接力。“傲骨”一词在此既体现了女性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也代表着民族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核心地位。
正如阿朵所说,“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的舞台剧,它还是一封献给所有女性的情书。”她希望通过这部剧作能够唤醒隐藏在民族传统文化深处的情感纽带,借助音乐和戏剧的力量穿越剧场的界限,引导每一个在城市中漂泊的灵魂,像叶子一样踏上探索内心世界的旅途,并鼓励不同年龄段和社会背景的女性勇敢地冲破枷锁,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无论你是叶子还是花朵,都拥有着与生俱来的傲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漫威电影 » 阿朵花了8年搞出的《天生傲骨》,讲的是文化传承和女性觉醒的故事,超有料的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