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备受期待的电视剧《北上》即将迎来大结局。自开播以来,该剧在爱奇艺、央视和江苏卫视等平台屡创收视新高,引发广泛讨论。“90后成为年代剧主角”这一话题更是迅速登上热搜,引发了大量关注。对于许多90后而言,这部剧不仅唤起了他们学生时代追超女、听周杰伦、用QQ聊天的美好回忆,也描绘了他们毕业后离开家乡,在时代的浪潮中寻找自我价值的真实历程。导演姚晓峰指出,以往的影视作品中,“90后”的故事常常被忽略,《北上》则旨在填补这一空白,同时表达了他对运河沿线城市的深厚情感,并尝试为当代“90后”群体撰写成长史。
通过个体命运展现宏大叙事
《北上》改编自徐则臣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以大运河为主题,不仅回顾历史,还记录当下,更致力于传承与发扬。姚晓峰强调,无论多么宏大的主题,最终都要通过具体的人物命运来体现。在这部剧中,他与团队努力让古老的运河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展现出它对沿岸百姓生活的影响。从童年时在运河边嬉戏,到青春期在运河畔探索人生方向,再到成年后带着运河精神远行并最终回归故乡,《北上》生动地描绘了一代人的成长轨迹。
因此,观众可以看到,《北上》以90后的奋斗历程为主线,展现了他们从无忧无虑的童年,到北上打拼的青春岁月,再到回归故土的心路历程。2014年,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剧中角色夏凤华等人决定回到家乡,利用自己的力量参与家乡建设。“这不仅是个人的成长故事,也反映了我们对新一代青年的期望。”姚晓峰如是说。
群像塑造:每个角色都有其光芒
《北上》获得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出色的选角。姚晓峰透露,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饰演花街少年的六位演员白鹿、欧豪、翟子路、高至霆、李宛妲均为“90后”。拍摄期间正好对应着这些演员的成长时期,姚晓峰希望每位演员都能找到与角色共鸣的真实点。为此,他要求演员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并鼓励他们在运河边漫步,以便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感世界。
谈到群像塑造的经验,姚晓峰表示关键是不让任何一个角色显得多余,每个人物都应有自己的亮点。特别是“花街六子”,即使面对巨大压力,也能将之转化为积极的动力。例如白鹿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她始终坚持不懈;而新人李宛妲凭借其坚韧不拔的精神赢得了思艺这个角色,她那种不服输的态度正是角色所需要的。
用匠心完成对运河文化的深刻挖掘
作为一位享有盛誉的导演,姚晓峰曾执导过多部高质量的作品,包括《大丈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虎妈猫爸》等。然而,《北上》对他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既是对运河文化的一次深度探索,也是对故乡江苏的一次深情致敬。从最初的概念构思到最后的成品呈现,整个过程耗时近7年。为了准确传达原著精髓,姚晓峰与作者徐则臣、编剧赵冬苓沿着运河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探讨文本内容,最终确定了改编策略:以年轻人的视角审视历史,以充满活力的姿态迎接新时代。
姚晓峰认为,能否真实再现花街是《北上》成败的关键所在,因为这里是主角们的故乡,承载着他们的青春记忆。尽管在摄影棚内搭建场景更为便捷,但他坚持选择实景拍摄,以保持小院与运河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长镜头,观众得以领略到运河边的生活气息:孩子们上学放学的身影,老人散步的画面,以及家庭成员出摊的情景。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剧组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实景搭建,力求还原每一个细节,无论是马奶奶炸油墩子的过程,还是邵星池制作长鱼面的手艺,都被细致入微地呈现出来。这些元素不仅展示了生活的本真,更象征着运河所代表的包容、互助及生生不息的精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漫威电影 » 《北上》导演姚晓峰:给90后的成长纪念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