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25年1月29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以来,它几乎每天都在刷新各种影史纪录:中国影史票房最高、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以及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当前,《哪吒之魔童闹海》暂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六位。历经十年的“国漫崛起”口号后,这部影片为中国动画树立了世界级的里程碑。至于能否成为2025年度全球票房冠军,则取决于几个月后的暑期档和年底上映的《阿凡达3:火与烬》。
动画电影屡创佳绩
自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震撼登场后,国产动画时不时就会带来惊喜,如《大护法》、《哪吒之魔童降世》及《长安三万里》等。此次《哪吒之魔童闹海》登上世界动画之巅,可谓顺理成章。自今年春节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在票房上的迅猛增长让“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备受关注。在这张榜单上,十部作品中有九部出自好莱坞,而日本和欧洲的动画则未见踪迹。来自中国的小哪吒登顶后独树一帜,彰显了其独特的魅力。
长久以来,合家欢动画电影一直是好莱坞进军全球市场的利器,尤其是在过去十年里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在全球动画电影前十强中,大部分作品都是2015年之后发布的,其中仅2024年就有两部——《头脑特工队2》和《海洋奇缘2》,分别以123.19亿元和75.24亿元的全球票房位列第二和第十。2023年的全球票房冠军《超级马力欧兄弟》以98.68亿元位居第四。而榜单上最古老的《玩具总动员3》也是2010年的作品。这显示了动画电影的迅速崛起及其强大的票房实力。
2024年被许多人视为“动画大年”,当年全球票房前十名中有四部是动画片,包括《头脑特工队2》、《神偷奶爸4》、《海洋奇缘2》和《功夫熊猫4》。此外,还有口碑之作《荒野机器人》和《猫猫的奇幻漂流》。据TheWrap报道,2024年动画电影在全球的票房达到46亿美元,占全球总票房的17%,“越来越多人爱看动画”的趋势日益显著。除了这些合家欢题材适合全年龄段观众外,前几年全球疫情和好莱坞罢工对传统真人电影制作造成了冲击,反而使动画片因无需真人表演、不受档期限制且制作形式更为灵活,在这几年中保持稳定产量并产出高质量作品。同时,动画片丰厚的回报也吸引了迪士尼、环球和梦工厂等公司的关注。
在日本这个动漫大国,这一趋势同样明显。去年,日本动画电影表现出色,年度票房前十名中有六部为本土或好莱坞的动画片。年度票房冠军《名侦探柯南:百万美元的五棱星》收入158亿日元,柯南与怪盗基德的对决再次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去年日本唯一票房超亿美元的大片。紧随其后的是《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间谍过家家代号:白》等。此外,《机动战士高达SEED FREEDOM》、《头脑总动员2》和《神偷奶爸4》也在榜单上。从前十名占比来看,日本人确实热爱动画,这也解释了为何日本不仅拥有宫崎骏、大友克洋、细田守这样的动画大师,还能年年产生现象级的爆款,如《龙珠》、《海贼王》、《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和《蜡笔小新》。
经典IP助力动画成功
再看看这张全球动画电影前十的榜单,会发现几乎所有卖座动画都是大IP,即便不是续集,也是改编自名著或经典游戏。作为全球动画领域的领导者,迪士尼/皮克斯擅长打造IP,如《头脑特工队》、《冰雪奇缘》、《超人总动员》和《海洋奇缘》等,都是第一部就大获成功的案例,积累下口碑和粉丝。世界观和角色设定相对成熟,因此续集一上映就能直接吸引粉丝。像《玩具总动员》这样的经典CG动画,还附带了一波怀旧情结。
环球的“小黄人”系列和梦工厂的《功夫熊猫》系列,尽管并非每部都出色,但凭借这些动画形象的品牌化推广,足以吸引大人和孩子买票观看。据报道,在不便出行的日子里,很多美国家庭都在自家客厅或流媒体上重温这些老动画片,所以当新续集回归大银幕时,他们往往选择全家一起前往观影。这也是好莱坞研究机构分析出的动画热卖原因之一。有了这些宝藏IP和众多捧场的观众,好莱坞各大片方怎会放弃为这些热卖动画打造续集呢?今年又将有《疯狂动物城2》、《星际宝贝史迪奇》、《坏蛋联盟2》等作品与观众见面。
在全球其他地区,动画片IP化的表现各不相同。在欧洲,英国在黏土动画《小羊肖恩》系列上保持着更新和系列化产出;法国的《奇迹少女》系列完成了从电视动画到大电影的升级,但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仍有待提高。相比之下,日本剧场版动画成绩斐然,并且有海量的漫画、动画番剧提供养分,足以持续量产动画电影并向海外输出。
中国动画IP化趋势显著
在中国,动画IP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熊出没”系列的大电影早已成为春节档的常客,2024年的《熊出没·逆转时空》拿下了19.84亿元的票房;2023年的《熊出没·伴我“熊芯”》也有14.95亿元票房。今年的《熊出没·重启未来》若非被《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光芒所掩盖,票房成绩绝不止步于7亿元。而这已经是该系列的第11部电影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基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超高票房和口碑,以及《封神演义》和《哪吒闹海》等神话传说积攒的国民性。追光动画的《白蛇》系列也一直在探索“神话传说+CG动画”的二次创新,但尚未达到“哪吒”系列那样的火爆程度。
相比之下,非续集动画的风险更大,即便是《超级马力欧兄弟》这样拥有全球海量玩家的作品,在上映前也不被看好;《指环王:洛汗之战》更是沦为一部口碑平庸、票房平淡的作品。不过,去年诞生了一部原创程度较高、口碑和票房都令人惊叹的动画长片——《荒野机器人》,成本8000万美元却收获了全球3.24亿美元的票房,并获得美国动画界的最高荣誉“安妮奖”。这部作品展示了动画这种形式的最大魅力。
衡量动画的标准不应只有票房
《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全球动画电影榜后,不少影迷欢欣鼓舞,但网上也出现了“宫崎骏的全部作品加起来也赶不上饺子”的声音,显示出“唯票房论”的膨胀与狭隘。把票房作为检验一部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并不合适。事实上,每年都有大量风格各异的动画作品诞生,虽然它们不一定出现在票房榜前列,但仍被慧眼识珠的影展选片人、评委、媒体和影迷们发掘。例如,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名单中既有票房大卖的《头脑特工队2》和《荒野机器人》,也有独立动画《猫猫的奇幻漂流》。后者夺得多个奖项,展示出动画的魅力。
近年来,许多风格独特、回味悠长的动画不断涌现,如《超级无敌掌门狗:企鹅的复仇》和《蜗牛回忆录》等,充分展示了定格动画的魅力。此外,流媒体上映的《魔咒奇缘》、《我的好朋友黑漆漆》,以及登陆国内院线的日本动画《你的颜色》等也都各具特色。衡量一部动画作品是否优秀不应只看票房,无论是好莱坞数码CG大制作还是定格动画、传统手绘,都蕴含着独特的风格和作者的心血。
《哪吒之魔童闹海》带来的机遇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卖对动画产业格局带来了不小的刺激:既然中国有如此庞大的潜在市场和观众群体,那么无论是国产动画的制作发行还是海外动画的引进,都有望迎来繁荣前景。春节档刚过,多部风格、文化和形式各异的动画片已经定档,包括《你的颜色》、《猫猫的奇幻漂流》、《海绵宝宝:皮老板大电影》等。虽然不能说这些影片都是为了接住《哪吒之魔童闹海》带来的流量,但至少从市场角度看,现在确实是拥抱动画的好时机。
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引进海外动画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的“暑期档”大制作,由于其全年龄层的合家欢定位,基本上能做到中美同步上映。然而,近年来好莱坞动画片对中国观众的吸引力似乎有所下降。例如,《神偷奶爸4》在中国的票房仅为4.2亿元,而《荒野机器人》的中国票房更是低至5186万元。相比之下,日本动画片因为文化上的相近,成为中国市场的宠儿,如《灌篮高手》和《玲芽之旅》等。相比合家欢观众和普通动画爱好者,二次元群体的凝聚力更强,这也可能是B站能够崛起的原因之一。
动画忠实粉丝的黏性或许是国产动画值得思考的地方。坦率地说,2024年国产动画的表现并不理想,除了《熊出没·逆转时空》和《白蛇:浮生》外,其他作品均未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绩。好在这种失落感很快就被《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辉煌成就所驱散。接近150亿元的票房纪录不仅给中国动画注入了信心,也给整个中国电影行业带来了希望。也许,我们现在需要的不仅是市场热情,而是更多钻研技术和创意的动画从业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漫威电影 » 动画电影为啥总能赚大钱?从火遍全网到长盛不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