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走的决心》的余韵中,你是否也感受到了一种旅行的冲动?
稍安勿躁,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探索另一种“出走”的故事——
黄绮琳,这个名字或许你并不陌生,她是《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叹息桥》的编剧,也曾凭借《金都》荣获金像奖最佳新导演。
不久前,我们讨论过她的《填词L》,一部名字中带有不雅词汇的电影。
但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她的另一部作品,一个关于海岛、深夜食堂、命理酒馆和深海潜水的故事……
在这里,故事的节奏变得平缓,市井生活充满了人情味。
这是一部不同于以往港剧快节奏、强情节的作品,它以一种反传统的叙事方式,温柔地触动了都市人的心灵。
《岛屿协奏曲》,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它讲述的是三位香港女性在台湾的生活体验。
但与常规剧情不同,这里的生活平静而无波折,仿佛可以当作一部vlog来欣赏。
女主角Yvonne,是一位在台湾技术学院教美术的老师,她远离香港,享受着独居的宁静。
她的生活哲学是享受生活,不亏待自己。
除了工作,她喜欢逛书店、上瑜伽课,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单身公寓里,打理着个人博客,自诩为“孤僻的部落客”。
对于美食,Yvonne有着自己的执着,她不仅熟悉本地的美食地图,还能根据各种需求推荐最合适的餐厅。
她的生活态度,无疑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而Lydia和她的伴侣Leo,则是一对从香港“逃”到台湾绿岛的都市青年,他们在这里经营着自己的潜水店。
他们的生活,是许多人梦想中的——在自己喜欢的地方,为自己工作。
剧中,导演用大量镜头展现了海岛的风光,从珊瑚中的小丑鱼到晴朗的小岛,再到岸上的小村落,每一帧都像是马卡龙色的画卷。
岛上的生活简单而纯粹,出行依靠小电驴,一切都显得那么悠闲。
观众可以通过Leo环岛的旅程,感受到除了自然风光之外的人文风情。
如果只有美景和美食,或许还不足以吸引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都市人。
但Lydia夫妇爱上这座小岛的原因,远不止潜水那么简单。
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亲密,这种看似平常的相处模式,对于都市人来说却是一种久违的温暖。
Lydia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她对潜水的专业度有着极高的要求,但在海岛上,这种都市的“冷”并不适用。
在这里,一切都是“暖”的,不仅是阳光沙滩和海风,还有人心和人情味。
当Lydia请苏大妈帮忙时,她得到的是热情的回应,这种温暖化解了Lydia过分独立的外壳。
Faye则是一个希望在台湾找到伴侣的游客,她的经历充满了奇遇和温馨。
她遇到了水伯,一个邀请她到家里吃饭的客人,让她体验了几天安静美好的时光。
在这部剧中,没有戏剧性的冲突,只有女主在旅行中的体验,展现了不同代际间的交往模式。
水伯的善意和边界感,治愈了Faye,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纯粹的善意。
这部剧就像是一部vlog合集,没有剧烈的冲突和刺激,只有平静的生活和治愈的力量。
三位女主角在台湾的生活,构成了这部《岛屿协奏曲》。
但这部剧并非只是风土人情的展示,随着剧情的展开,她们的过去也逐渐浮现。
她们逃离了大城市的压力,来到了新的地方,但她们的内心真的有所改变吗?
这是这部剧试图探讨的问题。
与内地的热门剧《去有风的地方》不同,那里的故事充满了美好的巧合,而《岛屿协奏曲》则更加真实。
它没有造梦,而是选择了一种真实的落地方式,展现了女性在台湾的旅居经历。
剧中的真实,体现在结局上。
三位女主角在台湾感受到了安稳和惬意,但逃离环境并不能改变人性,也不会让“逃离”变得一帆风顺。
海岛虽然象征着诗与远方,但再美的海岛也需要现实的船票。
Lydia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她因为香港的工作压力来到台湾,但工作习惯并未改变,她依然陷入了困境。
这部剧提出了一个问题:逃离之于生活,是解药还是安慰剂?
《岛屿协奏曲》作为港剧的内核,即使是一部慢节奏的治愈故事,也不忘提醒观众现实的残酷。
在我们欣赏完海岛的风景和路边的泥泞之后,或许才能真正感受到——
无论最后能否改变自己,都不要轻易放弃,那股敢于逃离一切的勇气。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选择出走的决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漫威电影 » 港剧新爆款:刘亦菲都比不过,女性难题大揭秘,真治愈还是噱头?